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他一生修學得力的就是他能相信老師的話,依教奉行。比如說他遇到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教他布施,就是這裡《金剛經》講的,「須菩提!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」,要去做、要去行。他說沒錢,章嘉大師就跟他講,你一毛錢有沒有?一塊錢有沒有?這個倒有。有,你就有一毛布施一毛、一塊布施一塊。他真的就是這樣去修。章嘉大師跟他講看得破、放得下,從哪裡下手?布施,從布施下手。我們常常聽到同修講,他聽經也聽得很熟悉了,我們老和尚常講看得破、放得下,自己也會講給別人聽,要看破、要放下。我都看破了,我都放下了,那是真的看破放下了嗎?看破、放下只是一個概念。什麼叫看破放下?要從布施下手,要去行。所以我們老和尚他當年接觸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教他布施,他就開始很勉強的,沒有錢,一毛一塊這樣布施。人家印經、放生、做好事,或者是布施醫藥等等這些都隨喜,就是真正這樣修。修了三年真的有感應,其實他是修了半年就有感應,有真在修。
節錄自:WD15-008-0022 金剛經講義節要—佛法最重定、慧 (第二十二集)
昨天我講完經,有一個女居士在隔壁等我。我看她心很不安,我問她什麼問題?她說她先生一直要跳樓,心裡很不平衡。說她先生親自看到她婆婆上吊。她先生在工作當中也受到很多打擊,家庭也發生這樣的事情,所以她說心裡很難平衡。一直問我怎麼辦?實在講,這個我講什麼也幫不上什麼忙,第一個我看到她整個情緒都快失控了,我說妳要幫助你先生,先把妳自己情緒穩定下來,妳自己都穩不住了,妳怎麼能幫助妳先生?這個也就是這種遭遇。
前天,莊義師給我講,三重有一個同修八十八歲了,老同修,上吊死了。我問為什麼,都八十八歲了,還上什麼吊、自什麼殺?有什麼想不開的,他身體也還好。但是他有寫遺囑,他說他對他的人生已經很滿足了。這個我也想不透。這個問題總是離不開冤親債主,因為冤親債主來干擾,他自己就控制不了。冤親債主,這個無形的,你看不到。鬼神無形的,看不到來干擾,這個就會造成這些事情。
所以昨天晚上那個同修,我聽到,我也知道這個什麼情況,但是解鈴還須繫鈴人,自己造的業,還要自己去化解。旁邊的人能夠幫助的,就是把這些道理給他說明,勸他、安慰、輔導,旁邊的人能幫助的只是這些,他自己本人能夠理解、能夠接受,他的問題就能夠解決。
節錄自:WD19-036-0021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節要—常聽善知識教誨(第二十一集)
『視名利如韁鎖』,娑婆世界的人,特別是指六道眾生,六道眾生沒辦法出輪迴,就是被名利所害的。所以名利就好像鐵鏈一樣,把你鎖在這個地方,讓你不得自由。『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』,這句話就是跟我們說,我們人生短短數十年而已,一生當中的遭遇,有時候如意,有時候不如意,這一生所經過的,把它看作好像昨天作夢。我們如果冷靜的想,昨天發生的事情,今天想起昨天的事情,就好像作夢一樣,這也是事實。我們今天所發生的事情,明天再來想今天,就好像作夢。這正是像《金剛經》所說的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事情過去就不存在了。這種感覺,我想凡是學佛的同修都體會得到,人生確確實實是一場夢,到後來一切都是空的。
節錄自:WD20-001-0004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(第四集)
下面兩句是形容老死,不是一年一年老的,不是一個月一個月老死的,那是剎那剎那在接近。我們看到人老、看到人死,這不是說忽然人老了、忽然人就死去了,不是這樣。它是剎那剎那在變化,剎那生滅的,剎那剎那都在接近死亡,說明這個現象,人生的真相確實如此。唯有頭腦非常清醒的人,他才能夠覺察,他才能夠看得清楚,看清楚他就真正覺悟了,死並不恐怖。這個現象很恐怖、這個現象很可悲!就是剎那剎那生滅變化真可怕,這個是事實真相。佛假如為我們說出這個真相,而沒有辦法解決,那佛的做法未免太殘忍了,那就太過分了。他很慈悲,他有智慧,跟我們說出這個真相,他確確實實有方法教我們去解決這個問題,解決的方法就是前面所講的,信要專,願要切,行要專,專信、專願、專行,這就成功了。《彌陀經》上所講三個條件信願行,你統統具足了,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。
節錄自:WD20-001-0004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菁華(第四集)
在此地,因為我們今天講的是傳統文化,我找到李老師他有一篇資料,簡單的跟大家報告一下。他這個書的名稱,我節錄一下,講個一小段跟大家分享,他這個書的名稱叫「佛學常識課本」,這是一篇序文,自序,是李老師他寫的。他這個序裡面就是,佛法就是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理的一個解答者。這一句也就是告訴我們什麼叫佛法,佛法就是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理的一個解答者。萬事萬理,我們生活當中太多了,很多方面,有些方面我們一般的知識可以理解的,有些方面我們一般的知識是無法去理解的,在大乘經講不可思議的。比如說我們人生從哪裡來?我們死了以後往哪裡去?這是不是一個問題?這個問題也是主要的大問題,因為我們人生講一個生、講一個死,那全部都包括了,還有比這個事情更大的嗎?在佛門裡面講,生死事大,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。你說你再大的事業、再大的財富、再高的地位,你死了,你什麼都沒了,你不曉得去哪裡了。所以生死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一樁事情。
節錄自:WD21-072-0002 第二屆兩岸四地中華傳統文化青年學術研習營—始業式致詞(第二集)
這個「善友」他會勸你修善,不會勸你造惡業。善友我們要常親近,對我們的道業才會提升。所以儒家為什麼要親近好人、善人,親近這個聖賢。所以《論語》也講,這個交朋友,如果交那個不如自己的,那你交他幹什麼?你交了一個朋友,那比我差,表示那個人很多方面都比我自己不好,我跟他交朋友,除非你是可以去幫助他、改變他的,那這樣可以。好像他比較差,然後給他改變跟我差不多,幫他提升,幫他進步,你能夠做到這樣,那是可以。如果你跟他做朋友,他比你差,他幫助你跟他差不多,這個你就不能去親近他了,你去親近他,對你不但沒有幫助,反而有損害。你就要找那個比你好的人,他修得比你好的,他是我們的榜樣。現在我們淨老和尚很慈悲,給我們介紹海賢老和尚,他就是善友,要向他學。凡是來淨宗的同修都會遇到善友的。因為我們這邊提供都是善友,我們沒有提供那個造惡業的給你們,你來這邊看都是,你一進來都是善友,那些光碟統統是善友,你都遇到了。你不能說沒有,沒有遇到,你來聽這個經就遇到了。這是持大悲咒有這樣的一個功德利益,常逢善友。
節錄自:WD21-065-0014 認識觀世音菩薩.如何如理如法誦持大悲咒(第十四集)
我們有這個身體,大家吃五穀雜糧都會生病,特別現在的飲食都是有毒的,連空氣都有毒。我們三餐服毒,那哪裡不會生病?所以現在的人病比過去的人多,因為現在人吃得太複雜了,以前的人吃得比較單純,所以病比較少。像我小時候,也沒什麼好吃的,家裡貧窮,父母養的兒女又多,有時候只能吃飯,還有醬油。那個醬油還是我母親自己做的,那真的是有機的,她自己做的,因為到外面買買不起,就自己做。那個豆腐乳都有蟲的,鹹冬瓜,什麼鹹蘿蔔、鹹菜,自己種菜,自己醃菜。在以前很少聽到什麼癌症,比較少,比較少聽到,那現在大概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了。
節錄自:WD21-065-0003 認識觀世音菩薩.如何如理如法誦持大悲咒(第三集)
念佛的要領,淨宗持名念佛要領是在這個地方,不怕妄念,不怕妄想多。「止貴願力強,哪怕妄想多」,不怕妄念多。所以念佛,不管修哪個法門,都像作戰一樣,一個人跟一萬個人,敵人有一萬個,我們只有一個人,所以用那一種精神在修行。辦事也不能落第二念,辦事要怎麼樣不落第二念?事情來我們就去應付,就很直接的去應付,不要情緒化,不要感情用事,不要意氣用事。如果你意氣用事,那就落第二念去了。保持我們這個心的平靜,這個心就是平常心。禪宗講平常心是道,道在哪裡?就在我們眼前。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」。道,你不能離開的;「可離非道也」,可以離就不是道了。所以那個道,只是我們不知道,我們迷了,迷惑顛倒。所以平常心是道,你不要找什麼稀奇玄妙,念佛,你要見光、見佛、見瑞相,那統統是第二念,不曉得第幾念去了!不求那個。
節錄自:WD15-008-0057 金剛經講義節要(第五十七集)
念捨、念天,天人他修十善。念天是什麼?念十善。為什麼生天?他修十善生天。不是說信了上帝就生天,不是這樣;信了上帝,你修十善,上帝才接引你到天道。在基督教《聖經》講的十誡,十誡的內容,它的性質就是跟十善相應的。你不修十誡,你只是信了,那還是生不了天。所以念天。念天這個也是福報,修福,修福你不求人天福報,你把人天福報迴向發願求生淨土,那就能往生。所以你修人天福報不要求人天的果報,不要求來生再來作人,再到人間來享受榮華富貴,或者想生到天道去做天人,不求人天福報。我們念佛人唯一求的就是求往生西方,你現在所做的善事一點一滴你統統迴向。你迴向西方,你不求人天福報,你得到的人天福報比你求的就更殊勝,這印光祖師在《文鈔》講的。如果你不迴向西方,你只是想做一些好事、善事,只想得人天福報,那你得到人天福報的果報還是比較有限,很少的。如果你迴向西方,你不求,得的反而更殊勝、更圓滿,因為有佛力加持,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。所以念佛人不能求人天福報,不可以求來生再來作人,不能有這個念頭。你有求來生再來作人這個念頭,你就去不了西方,你發的願是來生再來作人,不是發願去西方,還是脫離不了六道生死輪迴。所以這個觀念要認識清楚,這個願要發什麼願,一定要跟淨土經相應。
節錄自:WD20-018-0021 淨土集(第二十一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