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感應篇彙編》講了一個公案,元自實的公案。有一個軒轅廟(軒轅廟是供黃帝的,在宜蘭也有一間黃帝的軒轅廟),有一天這個廟祝(看廟的)他早上都會起來誦經做早課,看到有一個人從廟門前走過去,後面跟了很多凶神惡鬼,跟了一排,很多;沒有多久,那個人又折返了,又從廟門口經過,這次經過看到後面跟了很多很多善神(護法神)。看到很奇怪,就把他叫來,找他來問,說這是怎麼一回事情?問他,剛才你去哪裡?去做什麼?從我廟門口經過,一下又回來。
這個人就是元自實先生(元朝的元,自己的自,實在的實),他就說了,他說一個姓繆的對不起我,我剛才想去報仇,把他殺死,我恨死他了。走到他家門口,他忽然想到,對不起我的就姓繆的一個人,他家裡還有八十幾歲的老母親,還有妻子,兒女都還小,我如果報仇,把他殺死了,他的老母親誰來奉養?他的妻子、兒女誰來照顧?我殺他一個人,不是等於殺他們一家嗎?他忽然生起這一念的善心,放下報仇的念頭,算了不報了,想到這裡,善念起來了,他就又回去了,放下了。這個廟祝聽他這麼講,就跟他講,他說我明白了。他說你知道嗎?剛才你氣沖沖的要去殺那個姓繆的,你要去報復,你對他很怨恨,你那個時候怒氣沖沖,你後面跟著很多凶神惡鬼(就是這裡講的妖星厲鬼)。你到了他家,你又為他家人著想,你放下你這個惡念(報仇的念頭),起了這麼個善念,你再折返回來經過我廟門口,我看到你後面跟著都是護法善神。所以舉出這個公案,一念善,感召吉神;一念惡,感召凶神。
節錄自:WD13-005-0036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—善惡自招(第三十六集)
我們如果沒有讀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讀是讀了,我們自己覺得我很善,我都在念佛,我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是沒有錯,有善根,但是善根不足,不夠。《彌陀經》講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我們少,有,完全沒有他不會來念佛,也不會來學佛。有,但是不夠,沒有達到標準,不夠。不夠就要修,要補充,補充到它夠了,具足了,那我們去打個佛七就成就了,前面的預備功夫要準備。是這個道理,我們要懂。所以讀經,學習經教,修行念佛,不能囫圇吞棗、含糊籠統的,怎麼會成就?自己都沒搞清楚!這個關鍵還是要好學,自己要發心來學習,我們才會提升,才會進步。如果懶散懈怠,不精進,我們不但不能進步,而且還會不斷的退步,退轉。
節錄自:WD13-005-0075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(第七十五集)
《太上感應篇》這是一篇天律。所以,我每一年在台灣的司法院法務部,法務部法院每一年都請我去做一次法會,我也曾經給這些法官講,我說我們陽間定法律,陰間也有法律,這部《感應篇》就是陰間的法律,也是一部天律。這個天律講的是什麼?就是因果律,就是因果它的定律,這個定是固定的定、禪定的定,是因果的定律;因果的定律是什麼?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」,造善造惡後面他會有果報。我們現在造善造惡似乎沒有馬上看到果報,這是時間的問題。造的業因有強有弱、有大有小,所以這個果報也很複雜,很多方面,所以它時間有長短不同。善惡的標準在哪裡?這部《感應篇》是善惡的標準,《弟子規》是善惡的標準,《佛說十善業道經》也是善惡的標準,這都是世出世間聖人講的,包括所有一切宗教講的,善惡都離不開這個標準。所以《感應篇》是一篇天律,這是善惡的標準。我們人間定法律,如果違背這個因果定律,所定的法律有的是善法、有的是惡法,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要能夠理解。因果律誰都不能去推翻,佛菩薩也好,上帝、閻羅王都不能推翻,因為它是真理,真理就是事實真相。
節錄自:WD21-092-0001 對蘇州固鍀電子公司員工開示(共一集)
夏老居士的《淨語》講,「疑能生苦苦生疑」,「疑網纏心不易知」,就是你懷疑會生苦,生這個苦又更懷疑,懷疑就像捕魚的魚網纏縛在我們心裡,你不容易發現。不易知,就是你不容易知道。你自己有懷疑,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有懷疑,以為沒有。其實有,怎麼辦?「咬定牙關念阿彌,念得疑情連蒂斷,到此方知我是誰」。這個就是用念佛直接去斷疑。那念經也可以斷疑,當然念咒也可以。聽經聞法、講經說法,其實為什麼要講經說法?為什麼要聽經聞法?講經說法、聽經聞法,無非幫助我們斷疑生信。為什麼信生不起來?因為有疑。為什麼有疑?不明理,對理論、方法、境界沒有徹底搞清楚、搞明白,所以有懷疑。所以才要講經說法,才要聽經聞法。
節錄自:WD20-062-0010 淨土集—大乘無量壽經菁華(第十集)
⭕️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://www.amtb.tw
⭕️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://rsd.amtb.tw
⭕️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://www.hwadzan.com
⭕️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https://www.tplys.com